close

昨天拿了招待券去看《沉默》這部冷門片,散場後坐在位子上久久不能自己,彷彿被電影的肅殺壓得喘不過氣。

但我認為這是一部基督徒/天主教徒才能深刻感受的片,不然就是進去睡2小時半而已

89ec1871ec5a19b6c3bf5f0d09e9a3c9.jpg

話不多說先上預告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sM6dA2xUMU#t=135.529682

作為一部將近100%都在台灣取景的電影,老實說我認為馬丁史柯西並沒有將台灣拍得很美(雖然那也不是他的目的),但的確是將地形特色運用得恰到好處,這在接下來的內文中會提及。 ​​

這支預告倒是將景色呈現得蠻美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nvh_VjA_Qk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防雷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先談談導演的手法好了。

1.音樂: 開場十分鐘應該就能注意到,和片名一樣,這是一部沉默的片子,從頭到尾沒有背景音樂,只有「背景聲音」(always有蟋蟀XD),最多也是配合劇情的聖歌而已,甚至連片尾也只有蟋蟀的低鳴。音樂在電影的情緒渲染是重要的角色,在這部情緒過飽和的電影中卻不見蹤跡,除了呼應片名之外,也營造一種達到壓力臨界點、讓人喘不過氣的感覺。

 

2.霧的隱喻: 片中許多畫面都是在充滿大霧的場景拍攝

這也是我說導演善用地形的原因,台灣的山和海時常會產生大霧,再配上層巒疊嶂的山,總是看不清前面到底是什麼東西。霧代表未知,代表可能來臨的危險,而我認為霧最重要的隱喻便是神的沉默。

螢幕截圖 2017-03-09 22.23.25.png

羅德里哥坐著小船到五島時,海上的大霧讓他看不清楚前方是誰,更不知道對方伸手想要做什麼,這場景讓我感到惴惴不安,印象深刻。在當時的環境下,時常不知道能夠相信誰,不知來者是敵是友,更糟的是,得不到神的回應,無法確定自己堅信的祂究竟是否真實存在,懷疑自己一直所相信的事為什麼讓人生這麼辛苦,這應該所有基督徒都心有戚戚焉。

 

3. 聖經的呼應

不難發現許多畫面都有復刻聖經的意圖。

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羅德里哥的耶穌形象(Andrew超適合這髮型耶,可以永遠不要剪頭髮嗎>///<)

他也常在受苦時想起耶穌說過的話,例如「我渴了」

螢幕截圖 2017-03-09 22.18.51.png

還有海邊的十字架,耶穌死前也是和兩名罪犯一起被掛上十字架

螢幕截圖 2017-03-09 22.18.03.png

 

 

談完拍攝手法,接下來我想討論電影中的靈魂人物 -- 吉次郎

剛開始覺得他好煩阿,到哪裡都陰魂不散,每次出現就沒好事! 看到中後段才發現,劇本透過吉次郎想映照的,是所有人心底的那片軟弱。

1482356656kadr-so-s-emocsnoi-plosxadki-filma-molcsanie.jpg

你完全可以用「孬」這個字來說吉次郎這個人,為了活下去拋棄自己的家人,經歷好幾次「踏繪」(踩耶穌的畫像以表明自己不是基督徒),甚至出賣羅德里哥,在旁人的眼光中,他不過是個貪生怕死的小人,連自己的神都背棄。

吉次郎說,若不是因為生在這個時代,他也能當一個很好的基督徒啊! 若呼應聖經,他就像當年三次不認主的彼得,怕被抓走所以謊稱自己不認識耶穌。

坐在銀幕前的我一方面瞧不起吉次郎;一方面又覺得他的存在讓我感到好赤裸,看見他就像在照鏡子,照進我自己深處最軟弱的那一面。

你說他死後能夠得救嗎? 誰都說不準,這只有神能決定。盡管他一再犯錯、被官兵和其他人所羞辱,仍不斷跑回來找羅德里哥告解;想一想這是多少人做不出的事,身為基督徒,我們是否能像吉次郎坦然無懼來到神面前認罪懺悔?還是假裝清高,躲躲藏藏?

原著遠藤周作的作品中一個很重要的思辨就是: 「 世上存有強者和弱者,而我不過是天生的弱者。」如同羅德里哥初到日本時想到的,神來要拯救那些骯髒、貧窮、軟弱的人,保羅也時常誇自己的軟弱。我們這些生在自由年代的人,又有什麼資格去鄙視吉次郎呢?

arrow
arrow

    tsi_tsi_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