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繼《傲慢與偏見》及《贖罪》之後,導演喬懷特、綺拉奈特莉、  Dario Marianelli三度合體

不得不說我對《安娜●卡列尼娜》這部片的期望非常高,但這組合第一次讓我失望了QQ

20121114230857.png

基於對文豪托爾斯泰的尊重,不敢對人物或情節做太多分析與評價,因此只對電影敘事手法寫一些自己的看法。

既是改編自文豪的作品,就一定要有把故事說好的能力

老實說在我看來Joe Wright這次沒有處理得很完整,但《安娜●卡列尼娜》的藝術價值卻不在話下。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以下防雷線---------------------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

1. 配樂

既然有 ​​​​​​​Dario Marianelli大刀執手,怎麼能不討論配樂!

Joe Wright和 ​​​​​​​Dario Marianelli每次合作必定要把配樂和畫面完美結合才肯善罷甘休

加上Joe Wright一貫喜歡一鏡到底的流暢剪接,超喜歡♥

(最經典可以參考《贖罪》的大撤退那一幕,五分鐘一鏡到底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ijbOCvunfU)

連蓋章和扇子、鐮刀收割的聲音都一定要在鼓聲的節拍上,真是變態阿變態!

螢幕截圖 2017-03-14 23.56.15.png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6.59.03.png

由於背景設定是在19世紀末俄羅斯,當然配樂少不了斯拉夫民謠,害我聽完很想學俄語

俄羅斯社交舞手起,手落,也是優美得讓人肅然起敬(不知道綺拉奈特莉花多少時間練這支舞XD)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7fYt-dvDIhM

 

 

2. 安娜的衣服

要講俄羅斯貴族的風流軼事,當然得注重服裝考究。

這裡倒不是要討論什麼蕾絲、打摺、裙撐那類的事(姊不是服裝設計系!),而是要談服裝如何反應安娜的心境。

面對嚴肅的丈夫,安娜早已將自己埋進「婚姻」這個愛情墳墓,因此她外出時總是穿著深色衣服,戴上面紗,彷彿在為自己守喪,甚至連出席舞會都穿著黑色禮服。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6.44.46.png

但遇到佛朗斯基這個有著湛藍眼睛的癡情男子漢跟蹤狂後,世界變得一片明亮,如夢似幻(Joe Wright的電影裡一定會出現這種夢幻光,他心裡一定住著一個小女孩!)。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6.52.14.png

在她下定決心出軌的舞會夜晚更是換上了熱情如火的暗紅色禮服,而這件禮服既是此段婚外情的起點,卻也是句點。安娜穿著它跳上鐵軌從容赴死,與當初慘死於火車輪底下的引路人相同命運。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7.12.37.png

 

 

 

3.劇場的隱喻

從電影一開場就出現劇場的畫面,劇情中更有許多場景都在劇場舞台上搬演、換場。

看第一次實在看不懂這是在幹嘛,看了第二次之後總算是理出一些頭緒。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6.20.05.png

就我自身的解讀,劇場的出現代表「生離死別」

多莉在劇場裡發現老公和女家教偷情的證據(情書),心都碎了;文列求婚失敗是在劇場裡,後來太羞愧了跑回去種田;佛朗斯基的銀白色愛馬在劇場裡摔斷脊椎,佛朗斯基強忍悲憤親自用子彈送牠歸西;安娜也在劇場和最疼愛的兒子道別。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7.05.58.png

但這手法我不是太欣賞,老覺得不必要又跳tone,還把故事場景切得太零碎。

 

 

4. 支線 -- 文列&凱蒂

實在太喜歡這一對了,只好私心特別拿他們出來講。

原本公主病的凱蒂被佛朗斯基拒絕後徹底對愛情死心,甚至還說出了不想結婚這種話,

螢幕截圖 2017-03-15 00.18.25.png

還好後來遇到一片赤誠的文列(雖然電影完全沒交代為什麼凱蒂會愛上他),甚至變得會照顧人,全身上下散發母性光輝

排方塊求婚那一幕超浪漫嗚嗚嗚嗚嗚

螢幕截圖 2017-03-15 01.14.10.png

文列一角據說是托爾斯泰在作品中對自身的投射,說明了當農夫也能出頭天(?)

比起感性的紅杏出牆,我想托爾斯泰應當是理性主義者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7.15.47.png

順帶一提,飾演凱蒂的艾莉西亞薇坎德(Alicia Vikander)就是《丹麥女孩》的霸氣女配角

在這兩部裡面的演出截然不同,好喜歡她自然又優雅的演技~

 

 

5. 以愛為名的枷鎖

片中每個人都被拴上以「愛」為名的枷鎖。

盡管丈夫多次偷吃,多莉仍一次一次地原諒他,老是說:「這就是愛啊」,但我猜她是放不下6個孩子(還是7個?),出自於母性,她不願讓年幼的孩子背負父母離異的痛苦。

相反地,安娜以愛維生,看似得到自由,卻被社交圈的流言蜚語壓得喘不過氣,最後她乾柴烈火的愛反成為促使她自殺的兇手,而這個預言早已由她口中親自說出。佛朗斯基一片深情,但「愛」這個字裏頭還帶著「責任」以及「承諾」,最後他不僅搞上公爵夫人的女兒,從頭到尾根本也沒給過安娜任何承諾。

(老實說我覺得佛朗斯基這角色塑造得超失敗,徒有長相而已,完全沒交代他到底是怎樣的人)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6.50.35.png

艾雷席(安娜的老公)在電影中呈現是充滿父愛又對老婆忠心耿耿的人,得知老婆要拋棄他,甚至連兒子都打算送給情夫,真是愛到卡慘死,最揪心男二代表

但在小說中被描寫為是冷酷無情的男人,也早早就預告了安娜的悲慘下場,我猜Joe Wright是想在電影中給他一點尊嚴吧XD

螢幕截圖 2017-03-17 16.25.20.png

 

以愛為名的枷鎖有時不是真的愛,是性、是火車上的驚鴻一瞥、是責任感、是名譽。

無論以什麼形式出現,在一段關係中,只有愛,永遠都是不夠的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tsi_tsi_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